查看原文
其他

(内附赠书名单)让教与学可视化,一个真正促使学校成功的新模式

何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1-05-26

连接改变教育

2009年,墨尔本大学教授约翰·哈蒂所撰《Visible Learning: Maximizing impact on learning》,一经面世,就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讨论,也在实际应用中开启了教与学的新模式。他提出“让教与学可视化“的教学理论,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提高他们的学习速度。这篇文章中,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可视化学习”。

文 | 何叶

如今,我们在谈及学校教育时,往往关注的都是学校一些看得见的软件和硬件。许多学校花费大量精力营销、标榜业绩,然而,却忽视了真正促使学校成功的内在属性,Visible Learning,即“可视化学习”(注:有些翻译为“可见的学习”,本文采用“可视化学习”)。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过程,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墨尔本大学教育学教授约翰·哈蒂在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800多份元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让教与学可视化“的教学理论。他以此所撰写的《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在2009年一经面世,就获得了极大的赞誉,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讨论。《泰晤士报教育副刊》甚至将其形容为教育学上的“圣杯”。


在书中,约翰·哈蒂把影响学业成就的138个因素归入到学生、家庭、学校、教师、课程和教学6大类别中加以比较、阐释和总结,最终发现对学业成就差异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

学生是不可控制的变量,而教师作为可控制的变量,才是造成差异的主要来源。

我们怎样能够知道教师的哪些行为造成了学生成就的差异呢?这就需要让学习过程“可视化”

 

什么是可视化学习?


对于可视化学习的定义,约翰·哈蒂在书中如此阐释:



 



“The ‘visible’ aspect refers first to making student learning visible to teachers ……, also refers to making teaching visible to the student, such that they learn to become their own teachers.” (John Hattie, 2009) 




“可视化”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让教师看见学生的“学”,教师能清楚得看到自己所起的作用;二是让学生看见教师的“教”,促使学生逐渐成为自己的教师。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教学的中心要么着重于教师,要么着重在学生身上。而约翰·哈蒂的理论却倡导了一种角色换位。

一方面,作为教师,要将注意力从“如何教”转移到“如何学”上,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自己放置在学生的位置上,去观察学习任务的量和难易程度,学会“倾听”学生的学习,倾听才能理解,这样他才能更清晰地理解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从而对症下药,即使给予学生最有效的反馈和支持。

另一方面,学生也不应该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应该成为自己的老师,积极主动去总结反省,认识到阻碍与不足,从而学会终身学习。

简之,“可视化”即是教育者及学习者都要知道自己的影响,这才是有效的“教”与有效的“学”的本源


约翰·哈蒂还认为“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所有学生的“学”, 而不仅仅是保证所有学生被教。学生的学必须形成一面镜子, 教育者透过这面镜子来检视他们所有的实践、政策和过程,若教育工作者都孤立的工作,就不能保证所有学生的学习。教师之间应该学会合作,一起研讨,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同样,学生也要互相给予反馈,共同获得成功。

正如约翰·哈蒂的书名所说的那样,可视化学习的意义在于能够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取得学业的成功,提高他们的学习速度。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责任,才会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专注投入。更重要的是,不再把分数作为教学成果的重要评判,去关注真正对学生的学习有作用的因素,认识教师的影响力。

 

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可视化学习”理念改变了现有的教与学的策略,开启了“重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

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态度与实际行动。教师需要全心全意地投入教学,与学生一起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创造一个可视化的课堂。

对于教师本身的能力素质,约翰·哈蒂教授构画了八个思维框架

(1)教师的基本任务是评价自己教学的表现

(2)教师应该把自己看作“变革的推动者”,负责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期望

(3)教师应该更多地谈论学习而不是教学

(4)教师要将学生的评估作为反思自己教学的工具

(5)教师要不断地挑战学生,减少使用“尽力”这类的词语

(6)教师应多参与学生对话,确保他们的对话占据课堂口语的80%

(7)与学生建立信任和融洽的关系,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

(8)教育者多与家长沟通,提高学生家庭的参与度

关于如何将“可视化学习”理念渗透进课堂上,我们可以从教学的三个方面思考:任务,过程和反思。


任务

1)设定教学目标和成功标准

教师将教学目标写在黑板上,并在一堂课的开始、中间和结束时反复提醒学生。学生确定他们需要做什么来达到这个目标,并在课前列个简单的清单。

学生可以使用一个名为“3-2-1桥”的策略(The 3-2-1 bridge),即在课程开始前学生写下他们的3个想法和2个问题,以及可以想到的一个联系。


教师与学生要共同构建具有挑战性的成功标准。当学生参与进成功标准的构建时,将会更好地理解他们需要做什么,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在课程结束后由学生评判自己是否达到了成功标准。

2) 与之前的学习成就建立联系

任何任务规划都应该从学生已知的开始。学生通常默认将某一任务和之前做过的任务联系起来,而不是学到的知识。教师应该指出任务和学习之间的差别,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3)教师之间开展合作

提高教师之间合作发展的共识,教师共同规划任务和课程,每两到三个星期,考察学生的数据,探讨教学目标并及时做出调整。


过程

1)即时给予形成性反馈

约翰·哈蒂教授指出形成性反馈是最能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之一,也是变化最大的因素。

在课堂上,教师的反馈常常是给全班的,经常以分数、评语等形式呈现。然而,真正有效的反馈,应该是即时并有针对性的指出学生所处的学习位置,并能够鼓励他们继续前进。

除了教师的反馈,同学的反馈也同等重要。由于学生缺乏足够的知识与经验,教师需要逐步指导如何给出正确的反馈。

2)用问题引导可视化学习

通过诸如“你对于这个已知的是什么?你知道哪些信息可能会帮助到你?你将会使用哪些技能“等问题,教师去引导学生思考,看见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实时监控。

 

反思

1)使用作业或测验

作业或测验的目的不是比较分数,而是让教师看到自己的教学成果,并在下一阶段的学习之前,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错误,即时变更学习方向。

2)自我评估

尽可能使用评估表,教师要求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确认自己现在所处的学习位置,让他们简要解释这样评估的理由。可以再次使用“3-2-1桥”,让学生相互比较,总结自己的努力。

3)延伸思考

课程结束后,可以要求学生们讨论一些问题:“你不希望再看到这堂课的哪一部分?你认为你真正理解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等等。

 

链接


“可视化学习+”(Visible Learning Plus )组织

基于约翰·哈蒂教授的研究,由认知教育组织(Cognition Education Group)牵头,探讨可视化教学,在全球竭力倡导“可视化学习”理念。如今,“可视化学习+“组织已在包括美洲,欧洲等超过20个国家推广“可视化学习”。


他们也与一些学校合作,作为“可视化学习”的试点。位于马来西亚的澳大利亚国际学校,是亚洲第一所获得“可视化学习”认证的学校。学校将可视化学习具体阐释到四个方面:想、看、问、听。


:自己设定学习目标,思考他们怎么去学习,需要做什么才能成功完成任务,如何去提高

:看到有关他们学习的反馈

:及时询问遇到的问题,参与进学生间的讨论

:倾听来自同伴的想法或意见


文章来源丨顶思

转载自丨 引导改变教育


“推荐阅读”

入选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年度

“影响教师的100本书”TOP10

《可见的学习(教师版)——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

约翰·哈蒂  著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页面

入选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年度

“影响教师的100本书”

《可见的学习:对800多项关于学业成就的元分析的综合报告》

约翰·哈蒂  著


扫描二维码

进入购买页面


获赠名单公布

我社于1月31日举行的微信赠书活动,获赠名单公布啦!分别为、默存、逆旅、陌上花开朵朵香、浅笑安然请以上朋友将您的姓名、邮寄地址、手机号码编辑消息发送到教育科学出版社微信平台,小编将尽快为大家邮寄《数学素养的测评——走进PISA测试》一书。未来我们还会不定期举办赠书活动,敬请期待吧!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感谢与我们一同关注教育话题  分享教育点滴的你

喜欢就请分享到朋友圈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